欢乐的歌曲,歌颂美好生活
村民表演拉祜芦笙舞。彭训文/摄
演出开始前,村民陆续来到村里的小广场。彭训文/摄
村民张扎阿带着儿子准备演出。彭训文/摄
老大包村的入口。
澜沧老大宝欢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那若在介绍村里妇女手工制作的拉祜族服饰。彭训文/图
村民们一边等待演出开始,一边整理彩线。彭训文/图
村民们唱着《快乐拉祜族》。彭训文/图片
38岁的村民张扎阿带着3岁的儿子来了,儿子肩上扛着一把小吉他; 56岁的李世凯采了一上午的茶,拿着芦苇来了……但过了一会儿,村里的小广场上就聚集了人们。 近百名拉祜族村民身着新衣,手拿吉他。
“喂,大家注意了,客人马上就要来了,准备在广场集合……”4月12日中午,老大宝的扩音器声音响起,打破了位于深处的拉祜族声音。云南澜沧江沿岸的山脉。 宗族村落一片宁静。
悠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让数十名缅甸游客欣喜不已。 他们是来自缅甸景东的拉祜族游客。 加强与中国拉祜族的民族文化交流是他们长久以来的愿望。 缅甸音乐家菲利蓬告诉记者:“这些歌舞表明,中国拉祜族能歌善舞,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态度。” 缅甸商人拉什带着孩子来看望。 她说:“回来后,我想告诉我的朋友们,拉祜族村民的热情好客和热情。”
老大堡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东南部。 全村有118户493人,均为拉祜族。 老大泡拉湖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这里的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80%的人会弹吉他。 孩子们“会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能跳舞”。 如今,村里小有名气,每隔几天就有民族歌舞表演。
李世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芦笙舞的传承人。 2002年,他牵头组建拉祜族艺术团。 传承好拉祜族文化是他最大的心愿。 在父亲李世凯的影响下,女儿李娜若也深深爱上了拉祜族音乐,创作了《真的放不下我》、《歌颂党恩》等朗朗上口的歌曲。
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李娜若发起成立了澜沧老大宝欢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与董事长张扎阿等骨干村民组成了10人董事会董事们,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决定。 他们与40多名村民一起在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演出,并在日本、法国等国家演出。
在大家的努力下,老大堡走上了“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之路。 所有村民均成为公司股东。 他们农忙时下田劳作,农闲时弹吉他,参加《快乐拉祜族》、《快乐拉祜族》的现场表演。 真人剧《老大炮拉祜派》深受游客好评。 去年,公司营收达到127万元。 谁也没想到,2013年之前,老大堡还是国家级贫困村。 许多村民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大山,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
演出不仅给参与的村民带来了红利,还带动了村里特色农产品、芦生坊、青竹坊等传统手工艺作坊、民间餐饮、客栈的发展。 2016年,老大堡终于脱贫。
谈到未来,李纳若有更多的想法。 她计划将拉祜族创世史诗《木帕米帕》改编成现场演出,同时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让游客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4月16日第12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