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名工人庆祝 100 周年 | 李那若:唱响拉祜族的幸福生活
“我12、3岁的时候开始学弹吉他,14岁的时候我会弹唱,17、8岁的时候我开始创作歌曲。那时候我的中文不太会说。叔叔是老师,他帮我把歌词翻译成中文。” 走进普洱市澜沧县赛井乡老大堡村组,记者看到正在认真擦拭吉他的李纳洛。
老塔堡村流传着一句话:“会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能跳舞”。 为了让拉祜族文化被更多的人了解、更好地传承下去,李纳若带领能歌善舞的村民开启了“进央视”之路。 “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参加了很多央视的节目,比如《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等等,很多观众都是通过这些节目认识了我们。2007年,我们成立了组建了一个艺术团,开始到各地演出,每天给我30元的补贴。” 李纳若对当初的“逃亡之路”记忆犹新。
背着吉他多次出村演出后,李娜若选择回到老大堡。 她一直希望能在家乡表演拉祜族歌舞。 “我们不能只让出去的人有收入。我们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应该帮助整个村子都有收入!” 怀着这样的理想信念,在县委宣传部、文化局的帮助下,李娜洛和村民组织成立了澜沧老大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500多名村民全部成为股东,其中艺人200人,其中女性194人,占97%。 通过演艺有限公司的发展,老大宝实现了百姓家门口的就业。 公司已上演真人剧700余部,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0万元以上,其中演出收入400万元以上,向社会公众分红300元。 一万多元。
随着老大堡的名气越来越大,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产业链逐渐壮大,以党员为首的新兴种植业、农家乐、民宿、手工作坊逐渐涌现。 目前,老大堡内有民宿4家、农家乐10家、各类手工作坊、商店数十家。 其中,李纳若创办的拉祜农家乐,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10万元。 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发展了,人民群众的腰包更加鼓鼓了,“听党话、跟党走、感恩党”的信心更加坚定。
“在党的关怀下,我们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路是土路,现在是水泥路。村里所有的村子以前都是茅草房,现在都盖上了瓦片。水和水都通了。”电也变了,很方便,收入也增加了很多。” 李纳若看着村子这些年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该工人说:“我去过很多繁华的大城市,但从来没有想过要呆在那里。我们的家乡很美丽,我们的使命就是建设好家乡,传承拉祜族文化。汉族、拉祜族傣族、哈尼族等,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想过上好日子。”
云南网记者 刘玄同 摄影报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