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楹联协会副会长“评”岳阳高考对联,点评犀利抢眼!
自古以来就有在考场张贴对考生鼓励考生的对联。 古代的考场称为贡院,古代的考场楹联称为贡院联。 清代大学士阮元为杭州贡院书院写下了最著名的对联。 联曰:当我写千字,桂子香槐花黄; 出门一笑,见西湖圆月,浙东潮来。 文笔如此轻松自如,格调明快,气韵高远,令人回味无穷。
一代又一代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昔日的贡院对联已成为过去的遗迹,而如今的高考对联却方兴未艾。 据考证,湖南与岳阳的高考对联起源于2004年,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每年六月高考季,天空中的荷叶无限翠绿,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别样的红。 全国各地考场的彩色对联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一种有外表、有内涵的文化。
今年岳阳各考场的春联,到底是怎样的“霸陵胜利”呢? 我们不妨来个“战场回顾”。
作者简介:付小松,1970年出生,湖南汨罗市人。 现任民盟湖南省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 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传统文化。 现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楹联世家协会副会长、《对联杂志》杂志执行主编、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着有《世界流传下来的中国对联三百联》、《中国对联史》、《中国对联发展史》、《古今短联趣词》、《趣闻》古今骗子诗词》等著作。
易时秋所写的岳阳市第一中学的对联:
静观名楼风光,听云涛声。 凤凰与鸾安翱翔,在千里之外的蓝天傲然微笑; 读圣贤诗书,培养胸中的高贵之气。 远庭月之,轻摘万千人中桂冠。
评语:这副对联精神饱满,意气风发。 上下联各用自成一联,如江水入海,滚滚而去,联的结尾是“千人间轻摘桂树”,将整联推向顶峰。 如果能将“人群之中”改为“数万之中”,那就更加符合米了。
郧西区第一中学王丹题对联:
江水日夜流淌,追忆五四精神,心潮澎湃,百年书热血;
英雄在湖湘,看万千莘莘学子,斗志昂扬,青春灿烂六月。
点评:第一联是为了纪念五四精神而写的,所以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这使得这副联更显得深刻。 可惜“心潮澎湃”、“斗志昂扬”之类的词意义稍显不足。
临湘市第一中学唐晓媛书写的对联:
年少时悟道,岁月却已过。 看我的朋友们,我们正乘云破浪,渡海而行;
青春好学,却寸寸疲惫。 等到有一天,你可以把巨石推到山顶。
评语:这副对联文笔雄浑,文思流畅,思想独到,非常人之手。 “又把巨石推上山”,这是一句了不起的话。 它的典故来源于古希腊神话。 西西弗斯受到众神的惩罚,每天一遍又一遍地将一块巨石从山脚推到山顶。 不过这块巨石太重了,到了山顶就会滚回山底。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无效且无望的努力。 然而,加缪坚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周江辉、隋光合写的岳阳县第二中学对联:
始终怀有养育之爱,现在报答父亲和老师的恩情,满怀胜利的心情奔赴考场;
他志向远大,自负天下重任。 他熟练地乘着轻舟驶出了洞庭。
点评:下面的连句“巧驾轻舟出洞庭”,可谓神来之笔。 首联“必胜奔考场”以平声结尾,与联的节奏不协调。
汨罗市第二中学福谷所写对联:
十年的学习是不寻常的。 看看现在的密河欢快的歌声,你才能在波涛中找到你的本来面目;
浩瀚的书山经过艰苦的努力锻造而成,值得六月的辉煌考验,笔尖达到最高峰。
点评:富春女士是关节行业的后起之秀,在关节行业有很多精彩的作品。 此联应为佳作推荐。 “波涛中见真性”、“笔尖达最高峰”,真是点睛之笔。
陆水蛟《湘阴县致远学校对联》:
一卷描写春秋时期,饱含人生志向;
十年拼搏,冲破了围墙,铸就了家国情怀。
点评:这副对联可以将个人成就与家国情怀联系起来,其立意显然更高。 《春秋》和《断壁》虽然缺乏对抗性,但总体来说缺点不大于优点。
华容县第一中学严琰题对联:
文心雕龙,椽笔手写卷;
蟾宫采桂花,名扬池江、表三乡。
点评:江标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整个联盟的笔大如椽子,力可扛鼎。 按照《文心雕龙》的要求,应改为《文苑雕龙》。
据小编统计,昨天,岳阳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最新! 岳阳高考联PK,你更喜欢哪一对? ”文章发布后,一天点击量超过36000次,其中14623人参与投票。投票暂时领先的三所学校分别是汨罗市罗城中学、郧西区第一中学和岳阳市第十六中学。
岳阳日报全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